杭州日报讯 “只要发一条有关骑行的朋友圈,就有好多朋友来问:哪里有骑行的群能进?求带!”在滨江上班的巴巴向记者感叹,“现在热爱骑行的人特别多。”
不仅仅是一辆车,买完自行车买骑行服,然后还会购买头盔、锁、骑行衣服等一系列配套用品……曾经只是默默无闻的代步工具,在这个夏天突然火了。一股骑行热潮正来势汹汹。
通勤代步、骑行畅游 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爱上这个“两轮运动”
巴巴目前居住在萧山,职业是滨江一家科技企业的程序员,通勤路程8-9公里,“以前都是打车上下班,后来买了车,但是交通拥堵不说,停车更是难题。”巴巴告诉记者。
一次偶然在龙井路的骑行体验让他爱上了这种感觉,当天就下单了一款知名品牌的入门级别山地车,骑了一年之后他想升级换一辆更高端的车型。研究车型之后,他却发现不论是品牌官网还是线下实体店,适合自己尺码的车型都已售罄,门店店员更是表示,预定下单之后等待时间基本在两个月左右,前面还有长长的订单在排队。
想要参与骑行运动,一款适合自己的自行车必不可少。可是,不少骑行爱好者在各个社交平台表达着“一车难求”的苦闷,“疫情后买车简直一车难求,等了3个多月。”
公开数据显示,“5·20”大促期间,淘宝上自行车销量的增长同比超过了50%。“儿童自行车、公路自行车、折叠自行车的销量比较突出,骑行服也有很好的增长。可以看出,骑行不仅是一种交通方式,更多的人将骑行运动纳入日常健身生活中。”淘宝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骑行的风靡也让周边配套产品的销量水涨船高。在小红书APP上搜索“骑行”,相关笔记超过100万篇。人们分享骑行装备、穿搭以及各城市的热门骑行路线。马蜂窝平台此前发布的体育旅游主题报告也显示,骑行等体育运动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旅游出行的理由,90后是这一出行方式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比高达55.6%。
已经习惯在四个轮子上出行的现代人,突然涌向了骑行的“赛道”,并演变为一种生活新时尚,自行车行业能否因此火起来?这样的热度又能持续多久?会是昙花一现吗?
“一车难求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受全球疫情影响,上游的国外变速器等产品供货存在一定程度滞后。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国内消费者远途出行减少,市内及周边的户外需求大涨。自行车也从小众运动成了新的户外单品——既能满足上班族通勤需求,又能满足居家期间对户外的渴望。一个人、一辆车,既能兜风,还能锻炼。”中国新零售联盟理事长余秋荣告诉记者。
本可借着现代人对健康生活的渴望快速翻红,但“缺货”问题却把自行车企业拉回现实。
热情高涨的骑行需求下,自行车门店销量却未见太明显的增长。记者分别走访了位于滨江区闻涛路和西湖文化广场的崔克自行车门店,听到的最多原因是“缺货”。“因为缺货,门店的销量并没有随着消费者的购买需求而大幅上涨。你看看我们这么大的店有几辆车在卖?”崔克西湖文化广场店的店长无奈地表示。此外,记者联系捷安特、美利达、喜德盛线下店咨询销量情况,多位负责人表示近期销量约有30%的增长,但普遍缺货,主销车型尤其紧缺。
零配件、骑行服、保险 一辆自行车孕育出上下游一揽子生意
“今年上半年我老公花了几千块钱买了一辆自行车上下班,原本觉得已经够奢侈了,没想他随后又买了锁、头盔、各种骑行眼镜、骑行码表等,加起来都可以另外买一辆车了。”说到老公这个新爱好,赵女士忍不住“吐槽”。
上下游产业链孕育出新的商机,正在不断吸引嗅觉敏锐的创业者进入,同时,与自行车相关的配件产业也可以说是赚得盆满钵满。
公路车周边主要包括头盔、码表、眼镜、功率计、锁鞋等,整个配备齐全的数额在上千到数万元区间。
巴巴告诉记者,为了夜骑方便,他花了3500元装上发电灯,“有些人爱折腾,譬如刹车线管、变速线管,原车都是黑色的,他们就换成粉色、蓝色、绿色等颜色。”他说,“零配件及周边产品的升级和更新主要依赖爱好者的发烧程度,个体性差异比较明显。”
“骑行热”不断升温,骑行险应运而生,并出现销售火爆的情况,平安产险相关产品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近年来,选择自行车等非机动车作为出行方式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平安产险2021年非机动车保险销售同比上涨了91%,2022年销量增长更快,截至目前同比上涨了254%。
多年从事保险业者的郑吉告诉记者,相对于骑行人数的快速增长,购买骑行险的用户比例相对偏少。过去,除了一些活动的举办方会要求参与者购买骑行险,用户自主安全意识还需提高。
平安产险相关产品负责人表示,骑行时常见安全风险主要是骑行时摔伤、碰撞造成的自身受伤、三者财产和人身损失风险以及骑行车辆损坏风险。日常骑行和户外竞速骑行,都可能会遇到突发状况,造成意外损失,合理的保险配置可以对冲潜在的风险,减轻可能遇见的意外给自身带来的压力。
毫无疑问,如今商业险公司已经开始布局,将单项运动商业险作为新的发力点,不断丰富体育保险类型、完善保障内容,以满足体育参与者多方面保障需求,进而做大体育保险市场规模。
记者手记
市场需求为国产品牌崛起提供动力
从历史上看,自行车在清末进入中国,随后在中国落地生根。上世纪80年代,中国曾被称为“自行车上的王国”。
但是,当前的行业形势是国产凤凰、永久等诸多老牌企业,主销产品多为500-1000元之间相对“低端”车型,相较外国品牌动辄万元的售价,本土品牌的竞争力还有待提高。高端变速器等关键零部件,目前还面临着被国外大牌“卡脖子”的情况,例如,高端变速器的全球市场份额有95%掌握在日本的禧玛诺和美国的速联手中。
长久以来,本土自行车品牌自行车企业对于市场营销、品牌形象的建设相对缺失,同时,产品定位于日常生活和通勤,难以匹配运动属性需求较强的用户。因此,本土自行车企业的品牌溢价能力明显不足,无法分到更多的蛋糕。
虽然国产自行车无法满足这波骑行热潮,但是自行车市场发展整体呈上升的趋势无疑对国产品牌的崛起提供了有利条件。没有什么事是一蹴而就的,同样,没有哪个品牌是一夜成名的。